初見王美英,她身穿一件白大褂,頭發(fā)被醫(yī)用帽包裹著,不露分毫在外,說話時總是笑臉盈盈,一副一絲不茍卻又和藹近人的模樣,這個看似溫和的女子,實則卻是株洲市二醫(yī)院出了名的“女漢子”。
1990年,王美英從南華大學臨床醫(yī)學專業(yè)畢業(yè)后,來到株洲市二醫(yī)院,懵懵懂懂中走上了這一行,一干就是30余年。從最初的醫(yī)學生,到住院醫(yī)師、主治醫(yī)師,再到副主任醫(yī)師、主任醫(yī)師,她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鉆勁兒、拼勁兒,實現了從“門外漢”到“行家里手”的華麗轉變。
▲王美英和她的感染科團隊
01
感染科初創(chuàng),主動請纓
“其實一開始我并不是在感染科工作,我是呼吸與危重癥醫(yī)學科的專科醫(yī)生,大概2011年吧,我們醫(yī)院單獨成立感染科用于收治具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,因為有一定的風險,一開始沒有什么人愿意報名,但我那時候剛剛入黨,想著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,就主動報名了。”王美英回憶起當年的事情臉色有些動容,從2011年到2021年,王美英已在感染科工作十個年頭。初入感染科,由于王美英所學呼吸專業(yè)和現在所從事的感染科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,常常讓她手足無措。
▲1990年王美英剛參加工作時的留影
她說:“我從醫(yī)的前20年,每天都是在與呼吸疾病的患者打交道,雖然感染性疾病也會學習,但終歸理論與實踐不夠豐富,來到感染科后,整天面對這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,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?!?strong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">不懂怎么辦?那就硬著頭皮從頭開始學,上班時間她積極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,并主動召集科內同事一同學習、共同進步,下班時間她又一頭扎進書本里,大量閱讀學習感染性疾病診療書籍,“努力與汗水永遠不會被辜負?!?/span>很快,她就掌握了感染科的各項診療技術。
▲王美英參加結核病防治義診活動
在感染科工作的幾年時間里,王美英每次看到患者痊愈后開心的樣子,就很有滿足感。她也慢慢找到了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,她想要成為一名有能力的感染科??漆t(yī)師,立志做人民健康的捍衛(wèi)者,用自己純熟的醫(yī)術守護患者臉上最純真的笑容。于是,她對感染科相關疾病診療進行系統的學習,并在2017年通過考試,成為主任醫(yī)師,一步一個腳印朝著自己的目標踏實前行。成為主任醫(yī)師之后,王美英并沒有止步不前,她深知醫(yī)生應該是個“雜家”,唯有不斷學習,不斷進步,才有精準醫(yī)療的底氣。
02
談“虎”色變,她卻偏向虎山行
王美英所在的感染科收治的患者包括肺結核、艾滋病這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等。面對這個數量多、病情重、變化快的患者群體,作為科室的領頭羊,她帶領全科醫(yī)護人員認真學習疾病的??浦R、組織危重患者急救和職業(yè)防護的應急演練、積極應對突發(fā)事件,第一時間參與到救治工作中。
▲疫情期間,王美英堅守隔離病房
2020年1月與2021年7月,株洲兩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“襲擊”,醫(yī)院迅速響應,積極部署,將感染科劃為“隔離病房”,而王美英作為隔離病房與發(fā)熱門診的負責人,肩上的擔子更為沉重,從準備防護設施、制定防控流程到排工作人員排班、制定好患者治療方案,王美英凡事親力親為,堅守在抗疫一線,數日不曾回家。
▲疫情期間,王美英堅守隔離病房
盡管發(fā)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相比其他病區(qū)硬件條件艱苦,但有王美英坐鎮(zhèn),一切都能安排的安全妥當。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感染病防控專家,王美英說:“我就是搞傳染病防治專業(yè)出身的,別人來這里那叫奉獻,對我,就是責無旁貸?!?/span>
隔離病房里的氛圍并不輕松,醫(yī)護們都戴著口罩,穿著厚重的防護服,腳步也是匆匆忙忙;病人是一臉愁容,有的病人怕自己治不好,哭的鬧的都有,“這些我們都能理解,病人對疾病比較恐懼,但是我們醫(yī)護人員是很有信心的。”王美英說。除了日常的治療,給予患者心靈上的關心與關愛也是王美英一直在做的,“當時我們隔離病房是有一個8歲的小男孩叫南南,他剛來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,每天都哭,我們也能理解,畢竟還是這么小的孩子,在這里每天都見不到父母,很讓人心疼!”,南南的情況牽動著王美英的心,她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陪伴南南,聊天、玩游戲、用自己的手機讓南南與父母通電話、將自己的生活物資都分給南南,就這樣,在王美英的陪伴下,南南一天天的開朗起來,出院的時候更是緊緊抱住王美英說:“謝謝你,王媽媽!”
▲株洲市二醫(yī)院共產黨員慶祝建黨100周年
系列專題片《信仰的力量》第三期
受訪者:王美英
03
十年“飲冰”,難涼熱血
每天在周圍人談病色變的感染科病房內
用青春丈量著腳下的足跡;
在濃烈的84消毒液充斥的空氣中
傳遞著人間真情;
在讓人不寒而栗的病毒、血液、污染物中
完美進行著各種復雜的治療操作,
用靜默付出守護一方平安。
需要憑借著什么樣的毅力,才能這樣堅持下去了,那就是視病人如親人。工作多年以來,王美英也是一直用自己的雙手和愛,托起了眾多患者的健康。
▲王美英在杉木塘小學為學生做結核病健康科普
“尊敬的王主任,我住院期間,家里無任何人看望,謝謝你的團隊,個個我都要點100個贊……”、“敬愛的王主任—偉大的白衣戰(zhàn)士:今天是你的節(jié)日,我祝愿你健康快樂,你們從事的就是造福人類健康的事業(yè)……”看著這些出院患者發(fā)來的短信,她留下了感動和欣慰的眼淚。王美英在感染科這個崗位上走過了十個春秋,因為把每個患者都視為親人,她才會被那么多曾經的患者所掛念。
▲王美英為患者診治
其實,感染科的患者一部分是具有傳染性的慢性病,他們除了疾病帶來的身體痛苦,更是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,擔心家人被感染、擔心社會會歧視。針對這個特殊的群體,王美英在為患者提供治療的同時,更注重他們的心理變化,經常和他們近距離的溝通,鼓勵他們說出內心的想法與擔憂,向他們傳輸正確的疾病知識,介紹成功的病例,隨時解答患者的疑問,減輕他們的憂慮。多次受到患者和家屬的好評與表揚。
▲王美英和她的感染科團隊制作
艾滋病健康科普視頻《向陽而生》
2021年11月,因為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全身免疫功能低下,齊先生患上了馬爾尼菲青霉病,被家人送往株洲市二醫(yī)院感染科治療,“他剛來的時候并不配合我們治療,也不吃藥,其實是過不了自己心里那一關,但我們這里是株洲市艾滋病定點醫(yī)療機構,所以接觸過很多和他有著相似情況的病人?!备腥究浦魅瓮趺烙⒄f,從拒絕和任何人交流到平心靜氣的聊天;從對艾滋病的一無所知到清楚認知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健康科普;從不配合治療,放棄人生到積極面對,重新開始,在王美英和她的感染科團隊的照料下,齊先生的態(tài)度發(fā)生了180°的大轉變,身患的疾病也在一天天的好轉?!拔耶敃r真的就想死了一了百了,但從我住院的那天起王主任她們一直在主動積極的和我聊天,給我科普各種艾滋病的知識,一開始我覺得挺煩的,但慢慢的也被她們感動到,王主任告訴我,只要活著就有希望!”
“世無難治之病,有不善治之醫(yī);藥無難代之品,有不善代之人?!?這是王美英時常告誡自己的一句話。在她心里,醫(yī)生這個職業(yè)一直是十分神圣的,唯有德才兼?zhèn)湔?,方能勝任醫(yī)生職業(yè)。王美英稱自己是醫(yī)生界的“學生”,她說,過去自己花了三十年的時間,才有幸走進醫(yī)學界的“大門”,在同事和領導的幫助下一路成長,完成了屬于自己的蛻變,但她與自己心里認為的好醫(yī)生,還有一定的距離。
“工作中面對的患者千千萬萬,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期盼我們能給他們帶來康復與希望。今后的工作中,我將始終不忘初心、銘記誓言,無愧于這份光榮而崇高的職業(yè),秉持醫(yī)者仁心和奉獻精神,直面職業(yè)中的風險,堅持用扎實的理論和規(guī)范的診療技術服務于患者,繼續(xù)用雙手和愛托起患者的健康和家屬的期望,默默耕耘,靜待花開!”
撰稿 | 宣傳科 陳愷祺
圖片 | 綜合自宣傳科、感染科
微編 | 宣傳科 陳愷祺
審核 | 宣傳科 李建輝
株洲市二醫(yī)院 株洲市腫瘤醫(yī)院
咨詢電話:0731-28307119(全天)
0731-28307251